业界动态
廉价药回归需政策支撑
发布时间:2013-05-20 来源:admin

近年来,各地药品市场廉价药短缺或"失踪"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发现,虽然有些廉价药难觅踪影,但换剂型、换名称的同类药品却层出不穷、价格悬殊。一瓶普通维生素C、维生素E等片剂一般只要几元,而在部分药店,维生素胶囊类药品却在100元以上。在医院,原先几毛钱一支的青霉素难寻,取而代之的是贵上十几倍的头孢类药物。在笔者看来,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与这些现象的存在不无关系。

既然百姓有大量的需求,为何部分廉价药身影难觅?药品生产企业的解释是这些药品原料价格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但这些药品的出厂价却没有增加,不要说利润,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因此企业不愿生产,医药公司也不愿经营这些利润极低的药。并且,我国不少药企不愿意投入太多新药研发资金,而只将一些老药通过改变药物剂型、规格、包装,摇身一变成为新药,从而规避降价政策,还能使价格翻倍,何乐不为?

此外,廉价药难买也和医生的大处方密不可分,开高价药,拿高回扣,已是医疗行业的潜规则。

诚然,对于廉价药的"失踪",药厂、药商、医院以及医生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指望让市场化的企业充当不计成本的"活雷锋",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拯救廉价药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发挥作用。既然廉价药无法在市场化中生存,而老百姓又需要它,政府就应该挺身而出,弥补市场化的不足。

首先,可制定廉价药目录。在明确廉价药物遴选标准的基础上,由政府组织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医学和药学专家参与疾病治疗指南的修订,为廉价经典药界定概念,划定应用范围。同时,将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有一定市场需求的药品纳入廉价药目录,提高报销比例。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初,江苏省已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廉价药目录,其目的就在于让这些廉价药能够"重出江湖"。

其次,对廉价药实行政策倾斜。药品作为特殊商品,不能回避商品的属性。药品价格必须反映其价值,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一方面,要注重市场规律,调整药物定价机制,重新评估、拟定新的市场价格,给企业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吸引更多的药企参与到廉价药生产中来,打破药物生产销售的垄断局面;另一方面,通过为廉价药定点生产企业减税、补贴等温和的经济手段,激励企业生产经营廉价药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偿力度,为廉价药设立绿色通道。

第三,建立促进医院使用廉价药的激励机制。唯有从根本上截断以药补医这一利益链条,廉价药才会叫好又叫座。具体来说,要变"药中取利"为"医中取酬",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生通过医疗服务就能获得与其付出相应的收入。

第四,保证原料药供应。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行政手段,保障廉价药的市场供应。比如通过原产地的生态保护与规范养殖,加大原料的供应力度,向有生产资质的企业下达指标订单,规范其产量的最低限额。同时,提倡厂家直供,最大限度地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并宣传、普及、推广廉价药的使用。

此外,建立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进一步完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等,也是从制度层面保证廉价药供应的有效措施。(来源:中国医药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