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医学中心细胞治疗研究所所长张明徽没有想到,他研制的NKT细胞免疫治疗新技术的第一个志愿者是他学生的父亲,并且疗效出人意料。
2010年,我的学生的父亲到了肝癌晚期,在北京肿瘤医院手术后仍然有残留癌没法清除干净,一个月后又出现了明显的肺部转移病灶,也没有有效的后续治疗方法可用,这种情况一般不会超过一年生存期。学生在充分了解我研究的新免疫疗法后,同意试一试。"张明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叙述他的细胞免疫疗法案例:"采集病人的淋巴细胞,扩增培养NKT,再回输至病患体内,每次100亿,每两个月一次。他父亲的肿瘤已被控制,至今已带瘤健康生活近4年。
2014年8月22日,清华大学细胞治疗研究所揭牌,张明徽任所长,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新研制的NKT细胞免疫治疗已由总后卫生部批准在开展临床研究。目前治疗了20多个晚期肿瘤志愿者,最早治疗的数例志愿者已生存超过3年之久。清华大学细胞治疗研究所由上海建国公益基金捐赠2000万元将进一步完善细胞治疗技术并开展临床研究。
细胞免疫治疗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上市公司的目光。
今年7月,开能环保宣布投资成立上海原能细胞技术有限公司,跨界进军免疫细胞存储和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姚记扑克向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持有其22%的股份。两大上市公司的跨界投资,让细胞免疫治疗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
所谓细胞免疫治疗,即通过病人自身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再输回体内,以提高免疫力的方式清除肿瘤细胞,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以后治疗肿瘤的第四种方法。
美国《Science》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列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之首。瑞银证券认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有望治疗60%以上的肿瘤类型,带来250亿美元以上的市场机遇;而花旗银行预测,肿瘤免疫治疗在未来十年内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
广阔的市场前景带来资本市场的热捧,但在国内,细胞免疫治疗面临着技术滞后、人员和研究力量匮乏、监管政策缺位等问题,其大规模临床应用及产业化均为时过早。
争夺产业链上游:免疫细胞存储
开能环保选择将免疫细胞存储作为突破点。这家以净水器起家的环保企业计划投资12亿-15亿元,用以建设一个3万平方米的细胞存储基地,据称可存储1000万份细胞。细胞储存库及公司总部建设期为三年,预计2017年底前竣工。
无独有偶,另一家医疗上市公司冠昊生物也选择了免疫细胞存储。今年6月,冠昊生物与台湾鑫品生医签订免疫细胞储存技术授权合同书,鑫品生医将以1200万元的授权费给予冠昊生物在大陆地区域内单独的、排他性的授权。
冠昊生物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现已通过质量认证,目前在研究定价与市场推广方案,今后3个月到半年就可开始细胞存储,首先在广东试点,定位高端人群。
开能环保投资建设的上海原能细胞技术有限公司已于7月16日完成工商注册,董秘高国垒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建设完成之前,原能公司有可能通过对外投资或合作的方式先行开展业务,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会启动各项业务。
免疫细胞存储是细胞免疫治疗的上游,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国内公司大多首先涉足这一领域。张明徽认为这很重要:"在健康时存储自身细胞,患肿瘤时使用健康细胞进行免疫治疗,效果比患病时抽取的细胞更好。"
但这一市场仍缺乏大体量的公司,主要困难是国人缺乏健康时存储免疫细胞的意识。开能环保表示,将从多年积累的具有良好健康意识的家庭用户中发展原能细胞项目的第一批客户,这与原能细胞存储1000万份细胞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事实上,开能环保的最终目标仍是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高国垒说,"预计未来的20至30年,人类对免疫细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我们看好免疫治疗未来在肿瘤治疗、肿瘤免疫、抗衰老、保健及提升免疫力等方面的前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2013年12月,开能环保董事长瞿建国通过"上海建国公益基金会"捐资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细胞治疗专项研究基金",定向支持清华大学细胞治疗研究所进一步开展NKT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张明徽表示,将来会在细胞免疫治疗上为原能细胞提供技术支持。
国内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国内上市公司在细胞免疫治疗领域早有布局。海欣股份、香雪制药、中珠控股、康恩贝等公司均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研发。
但是目前国内仍没有能够正式投入临床应用的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其中,进度最快的是海欣股份子公司海欣生物技术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研发的"抗原致敏的人数突状细胞"(APDC),这是一种针对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性肿瘤疫苗,该项目于2012年7月6日获得了国家药监局(CFDA)的III期临床试验批件,也是目前唯一由CFDA监管的免疫细胞治疗项目。这一项目从2002年开始临床试验,到2012年进入III期临床,已经花费了整整10年时间。
而香雪制药2014年3月引入的特异性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目前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中珠控股子公司湖北潜江制药与美国TNI生物公司合作的治疗血液、骨髓造血系统癌症及癌症患者免疫力恢复抗癌药物"中珠1018"项目,已在美国完成II期试验,正在等待FDA的III期临床试验许可。
与美国相比,我国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缓慢。据悉,美国现已批准了两个肿瘤免疫治疗的产品:一个是于2010年4月29日批准上市的由Dendreon公司研发的Provenge,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另外一个是Bristol-MyersSquibb(中文名: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在2011年4月上市的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的单克隆抗体Yervoy(又名ipilimumab),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复杂医疗技术,种类很多,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进和提升。
张明徽认为,欧美的细胞治疗公司多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和规范的临床研究,而国内的免疫治疗行业多是模仿和跟踪,缺乏原创的理论和技术。某些已在美国经过临床实验淘汰的细胞治疗技术(如传统的自体CIK技术)再在国内开展临床研究的价值不大。只有拥有原创的细胞治疗核心技术,并且显现良好的临床疗效,才能成就中国的细胞治疗产业。
肿瘤的过继性免疫疗法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前者包括LAK、CIK、NK等,后者包括TIL、TCR、CAR。理想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具有取材方便,可在体外大量获得,体内可耐受,副作用小,特异性强,效应强的特点。
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国际最领先的是CART细胞治疗,辉瑞、诺华、GSK、基因泰克等巨头与生物技术公司合作从事CAR或TCR开发。而我国广泛使用的是非特异性细胞疗法。业内专家认为,在原创技术上,中国至少落后美国十年之久。
监管政策不明确市场推广难
2009年,卫生部印发了《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自体免疫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必须在三级甲等医院或省级及省级以上专科医院进行,且对自体免疫细胞制剂的制备、产品标准进行了规定。
但是在细胞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申报过程中,卫计委和CFDA责任不明晰,导致临床试验迟迟得不到审批。
张明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2001年参与开发的APDC项目,与Provenge处于同一技术水平,但Provenge于2010年上市,而APDC在2012年才得到CFDA的临床三期许可。
目前国内按照"第三方医疗技术"由卫计委来监管免疫细胞治疗,而美国则是由FDA按照细胞类型的差异进行审批,宽进严出,欧洲是按技术审批,日本是备案制。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复杂,种类多、差别大,为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挑战。
由于监管的缺失,正规的前沿研究不能及时进入临床应用,而被淘汰的细胞治疗技术却在利益驱动下无序开展,我国细胞治疗市场比较混乱。
张明徽指出,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复杂的医疗技术,在细胞提取、扩增、回输的每一步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也因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要采用不同细胞,不同的输注剂量和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细胞质量和数量不能做到很好的质控,不能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和用药,往往不能出现满意的效果,甚至会出现治疗事故,导致患者和医生的信心缺失。免疫细胞治疗的实施需要研究型医生和免疫专家的配合。
此外,价格高昂也是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未来在国内推广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由于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细胞不能够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昂贵。据悉,Provenge治疗一个病人开支约为9.3万美元。(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